
不少人紛紛把這張含有小程序碼的測試結果分享到朋友圈,讓 “實用心理測試大全”成了繼“匿名聊聊”之后的又一款現象級刷屏小程序。
不過,正當大家被各種測試結果刷屏,玩得不亦樂乎之時,廣州企業網站建設公司有人研究了代碼后指出:這個測試根本不靠譜!所有的結果圖片都是現成的,無論你做出什么選擇,最后得到的測試結果都是隨機的。

不僅如此,今天下午,當榜妹試圖通過二維碼進入“實用心理測試大全”時,發現該小程序已經無法查看。

根據頁面的提示信息,由于涉及測試類信息朋友圈傳播,這個小程序暫時無法通過二維碼打開。
目前,“實用心理測試大全”還能通過小程序使用列表打開和被搜索到,沒有被直接封停,不過“限制通過二維碼打開”說明它的內容已經超出了微信允許的尺度。
而幾個月前的另一款刷屏小程序“匿名聊聊”就沒這么幸運了。5月18日,“匿名聊聊”一度刷爆朋友圈,5小時達到1700萬PV,但在19日凌晨,這款小程序已經暫停服務,顯示的原因是“涉嫌誘導分享”。

盡管廣州企業網站建設公司微信小程序上線只有9個月,但已有多個小程序由于違規被微信封停或要求整改,包括投票類、直播類、紅包類等小程序。

而封停理由,除了“涉嫌誘導分享”之外,還有“存在內容安全風險”。就在這個月,微信官方曾發布《關于小程序內容安全風險暫停服務通知》,指出:
因有部分用戶濫用投票類小程序傳播惡性謠言信息,導致廣州企業網站建設公司部分小程序因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和平臺運營規范被永久下架。為規避風險,投票類功能的小程序需統一下線整改,整改時間為兩周。
看來,小程序若運營不當,也會像公眾號一樣,迎來被封停的命運。那么,什么樣的小程序有被封殺的風險?微信官方的紅線又在哪里?
榜妹此前曾采訪過開發“匿名聊聊”的“朋友印象”團隊創始人栗浩洋(點擊變色字可查看),在與微信官方的頻繁接觸中,他總結了幾點經驗:
“我們現在了解的,主要有幾點違規:一是毫無意義的虛假詐騙信息;二是測試類小游戲,預設答案、隨機匹配的那種;三是不健康、低俗的內容?!?/span>

而榜妹在查看《微信小程序平臺運營規范》時,發現微信對小程序有明確的審核規范,主要包括:
不得出現誘導類行為,包括誘導分享、誘導添加、誘導關注公眾號等;
不能存在測試類內容,例如算命,抽簽,星座運勢等;
主要用途不能為營銷或廣告,圖片中不得包含廣告和網址;
不得存在對用戶產生誤導、引發用戶恐懼心理的內容;
不能傳播虛假、欺詐類信息,不得包含騷擾和垃圾信息;
不得傳播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信息;
不能存在誤導騰訊與該小程序有任何合作、投資、背書關系的內容
知乎網友@Jwang曾在《從首個爆款小程序被封停看懂微信策略》一文中指出:
小程序開發者廣州企業網站建設公司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聚焦目標用戶以及提供服務上,而不是總想著通過“誘惑性指引+二維碼的捷徑”擾動朋友圈,因為這“對于沉淀真正有價值的用戶來說,意義不大”。
可見,除了想辦法規避風險,不踩紅線之外,小程序更應該在產品和服務多下功夫,而不是總想著搞個大新聞。